贵州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
2023-02-24 19:03:40 天眼新闻

2月23日,记者从2023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省卫健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

全省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02岁,孕产妇死亡率11.94/10万,控制在目标值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18‰、婴儿死亡率3.37‰,同比下降10.01%、31.05%;三级公立医院国考排名从全国25位提升到16位;全省卫生健康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完成273.21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2023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现场


(相关资料图)

抓实妇幼健康,妇女儿童健康保障不断夯实。新建二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5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全部达二级以上水平;累计创建国家级妇幼保健特色专科2家、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1个、省级妇幼保健重点特色专科28家、县级儿童早期发展中心20家;创新开展云上妇幼远程平台,推广应用产前超声人工智能质量控制技术;启动实施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高危人群出生缺陷防治项目,适龄妇女“两癌”检查103.08万例次,6—36月龄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惠及儿童71.5万人。出生证明电子证照实现一网通办,签发电子证照24.7万份。

关注老龄健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力有效。高规格召开全省老龄工作会议,推动出台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制定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发展措施30项,建立居家老年人医养服务工作机制。新增老龄工作行政编制10名、事业编制207名,8个市(州)、51个县(市、区)调整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全省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达57%,三级中医院独立设置康复(医学)科达65%。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2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14个,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584个。扎实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加强健康促进,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推进健康细胞建设,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项目,评估省级健康县(区)19个;持续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全国试点,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市民健康新生活”建设。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53%,同比提升3.81个百分点。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健康指导员组织网络,培养健康指导员10.4万名。进一步完善“两库一机制”,县级及以上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人员配置率提升至0.64/10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6个、国家卫生县城45个、国家卫生乡镇479个。省级无烟机关建设实现全覆盖。

拓展培养渠道,卫生健康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初步统计,2022年全省卫生人员总数达39.65万人、同比增长3.2%。新增卫生系列高级职称3700余人,引进博士研究生52名;新增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3人。“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新增专家130人(院士2人)、累计达1531人(院士62人)。“银龄计划”引才747人。黔医人才计划“北京班”“浙江班”“上海瑞金班”“广东班”共培训292人,临床类专岗和助理全科培训新增1400余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增2900余人(含专硕),结业理论首考通过率全国排名提高3个位次。

推广三明经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评价机制,分级分类细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落地遵义,并获中央补助5亿元。在4个市(州)试点建立总药师制度。发布地方卫生标准7个。年度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查任务全面完成,监督完成率、完结率均为100%;查办卫生违法案件数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大力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黔康码发码量突破2400万人、实现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应用全覆盖。

完善支持措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省54家托育机构获得中央预算内项目补助5020万元,位列全国第2;争取省级一般债资金5000万元用于托位建设,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04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确认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113.8万人、“高考加5分”政策对象2853人;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夫妻特别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060元、独生子女伤残家庭夫妻特别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460元。成立优生优育指导中心98家,在全国计生协系统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黔南州获批中国计生协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失独家庭住院护理补贴保险,实施女方年满49周岁的失独后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住院护理补贴保险;“幸福微笑”项目免费救治唇腭裂儿童202人。省人口健康基金新增募集资金(物资)1632.83万元,惠及8.71万人(户)。

突出特色优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新增1家省级中医院、2家县级中医院、2家二甲中医院;建设中医特色专科37个、省级示范中医馆88个,建设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站)5个。在全国率先建立追试制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衔接,新增确有专长医师235人。成功举办首届中医药系统技能大赛。创新开展“中医药双百千万行动”,遴选建设中医优势专科100个、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00个,遴选中医药骨干人才1000名,开展“千名医师讲中医”活动,发放中医药家庭工具包1万个,培训1万个家庭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2个市(州)和4个县创建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点。出台《贵州省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3—2030年)》;发布苗族等少数民族药材目录91种,“定制药园”新增7.67万亩;确定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10个,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11条。

推进资源下沉,服务乡村能力稳步提升。推进“百千万”五级医务人员进基层强能力行动,指导诊疗患者14.25万人,走访209.71万人。以县域医疗次中心为抓手,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共建设医共体134个;国家试点县82.9%达紧密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招录大专以上医学毕业生“免试村医”745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签约服务实现重点监测人群应签尽签。习水县获批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

聚焦急难愁盼,省政府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50个、儿童重症监护病房40个。提高村医财政定额补助每人每月200元,省级补助资金达3708.48万元。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327.72万人。深入开展群众看病就医排长队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六个深化”,实行“一院一策”优化措施,累计优化措施达1132条。

此外,省卫健委还坚守安全发展红线,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干部保健、离退休、援外医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

编辑/罗亮亮 胡锐

二审/李冰

三审/金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