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春用水高峰期来临 四川一边找水一边节水保春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进入5月,农业灌溉用水逐步增加,进入大春用水高峰期。截至4月25日,全省水利工程总蓄水量约62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约20亿立方米。面对当前的蓄水缺口,今年春灌用水如何保障?
“蓄引提调”,千方百计找水
5月5日,宜宾市高县沙河镇白庙村党总支书记韦治君来到村里的提灌站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这些水管能高效地将灌溉水源引入农田,确保水稻栽插用水。”韦治君介绍,白庙村共有耕地6393亩,其中水田就有2530亩,过去一直依靠村里的小水渠从清溪河引水灌溉,由于今年河道水位较低,加之沟渠自然老化,末端田块遭遇用水困难。
今年,该村在原有灌溉渠的基础上,配套铺设地下管道1300余米,确保所有的田块都能“喝”饱水。随着提灌站内的水泵开始运转,溪水沿着管道奔腾着流向稻田。
去年7—8月,我省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水利工程蓄水情况较差,不少地方都面临春灌用水紧张情况。
在旱情较重的自贡市富顺县骑龙镇,为确保水稻如期栽插,当地早在今年二三月份就前往富顺县狮市镇、隆昌市黄家镇等地“借水”,共外调水源98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全镇8000余亩的水稻栽插用水。
省农村水利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近3年数据,水利工程每年平均供水59亿立方米保栽水稻。
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全省现有水利工程蓄水还要满足各地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需求,全省春灌用水仍处于紧张状态,“由于去年旱情,水利工程蓄水相对减少,在加强蓄水的同时,我们还支持和鼓励通过引水、提水、调水等方式,千方百计找水源。”
“旱育秧”“水改旱”,各显神通节水
“长势很好,值得推广。”近日,自贡市荣县农技站站长但旭平来到旭阳镇观音坡村查看前期通过旱育秧技术育出的水稻秧苗头。
但旭平介绍,今年旱情较重,当地积极推广旱育秧技术,“旱育秧在育苗期可节水80%以上,而且秧龄最长可达60多天,能推迟春播时间,等水栽秧。”
而对于那些确实无水栽秧的地块,“水路”改“旱路”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水稻种不成了。”位于荣县的四川羊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刘忠说,去年,他所在的企业流转了土地,原本打算去冬拦蓄雨水泡上冬水田,但一个冬季几乎无雨,让大伙坐不住了。今年2月,企业采购了地膜、豆种和玉米种子,在水利和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尝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据刘忠测算,种植一亩水稻大约需要300立方米的水,而当下播栽菜豆和玉米,每亩耗水仅为120立方米,是当地现有水资源条件下,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最优解之一。
巴中市通江县探索更多节水方式。通江县发展和改革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联合制定了中、小型灌区农业水价指导价,实行“基本水价+计量水价”的两部制水价机制,以此作为撬动群众节水的杠杆。
“下一步,还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全面做好春灌供水保障。”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做实做细水稻保栽计划,预估预判保栽形势,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做优春灌供水保障,确保大春作物“应栽尽栽”“满栽满插”。(记者 邵明亮)
(来源:四川日报)